在阜蒙县哈达户稍镇新邱村,有这样一个人,他是百姓口中脱贫致富的"老黄牛"、村民群众的"知心人",他就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法警、哈达户稍镇新邱村驻村第一书记--孙立辉。
2019年初,孙立辉挑起了派驻哈达户稍镇新邱村的重担,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。
拔穷根 授之以渔
刘某某是新邱村建档立卡户,2014年,他在打工挖沟时遭遇塌方,导致他双下肢被压骨折,自此丧失了劳动能力。多年的病痛也压垮了这个七尺男儿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,看着两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,整天趴在炕上唉声叹气也成为了他生活的常态。
物质的贫困来自精神的贫瘠,孙立辉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。
扶贫先扶志,为了让刘某某树立起生活的信心,孙立辉多次与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沟通,对刘某某伤情及家庭困难情况进行了认定,最终为其申请司法救助金5万元。
钱拿到了,孙立辉的闹心事又来了:刘某某整天趴在炕上,没有技术、没有生活动力,这钱早晚是要花完的。
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想法,孙立辉劝说刘某某将这笔钱拿去搞养殖,并主动帮助其联系镇畜牧助理提供技术指导,还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其搭羊舍、砌羊圈。
经过一年的努力,刘某某养的羊已达20多只,年收入2万多元,不但解决了其儿女上学和生活拮据的难题。更重要的是让刘某某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。
追穷因 权益保障
第一次走进贫困户刘某某家中,院子干净整洁,家中的陈设衣物被打理的井井有条,孙立辉不禁纳闷,这家也不像生活贫困的人家啊。
刘某某今年61岁,20年前在阜新市某建筑工地打工,并与在市供销联社工作的妻子相识并结婚,后因其妻子买断没了工作,家中还有两位老人无人奉养,于是夫妻俩返回新邱村,每天,妻子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、刘某某种地养家。但微薄的收入根本抵不住一家四口的开销。
一天,孙立辉在刘某某家走访时发现了一个问题,刘某某的妻子是城市户口,工作了20多年却没有退休金。
经过询问,刘某某的妻子表示不知道自己能否享受退休待遇。
于是孙立辉反复多次与市社保局联系,跑手续、递材料,忙乎了几个月,最终在2020年底,刘某某的妻子领到了她的第一笔2600元的退休金。
刘某某的妻子感激地说:"这退休金可是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啊"。
现如今,刘某某种地更有劲儿了,经济富足、妻子贤惠,孙立辉的努力不但保障了其妻作为一名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,更是帮助他家彻底打赢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!
治穷病 奉献爱心
夏天蚊虫满屋飞,冬天草屑满院飞是贫困户葛某家以前的常态。
2020年,孙立辉看到葛某家里破损的院墙污迹斑驳,院子里堆满了牛吃的草料,地上星星点点地拍着一坨坨的牛粪时,就下定决心,脱贫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。
孙立辉了解到,葛某的妻子几年前患上了癌症,为了给妻子看病,葛某花光了积蓄,但妻子却还是走了。葛某一个人上要奉养年迈的父亲,下要担负女儿上高中的学费,全家仅靠2头牛过日子。
但是一没技术二没资金的葛某可让孙立辉犯了难。因病致贫、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全占了。
怎么办?就一个字--帮!
一年多的时间,孙立辉为葛某送电视、送冰箱,为其女儿筹集上学的救助金,鼓励葛某女儿不能因为没钱就放弃学业。不但他个人去帮,他还积极联系镇里以及检察院党组,先后为其送去救助金5000多元。
孙立辉还与民政部门联系,为葛某申请低保,解决生活上的困难。为了让葛某家能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,孙立辉还帮忙葛某清扫院子、修缮房屋,彻底改变了他家的状况。
2020年7月,葛某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黑龙江一所知名大学,拿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,葛某激动的说:"感谢孙书记给了我全家希望,不为别的,就为了这些帮助我的人,为了我姑娘,我得好好过日子"!
一年多以来,从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到确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,从带领贫困户摘穷帽、拔穷根到联系为村里修路、改善村容村貌,孙立辉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村里的田间地头,也活跃在百姓心中。去年年底,孙立辉所包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,人均年收入均在7000元以上。村民们感慨地说:"检察院有个干实事的孙书记,自打他来了以后,村里大变样了"!
虽然身在扶贫岗位,但孙立辉依然心系检察事业,在每天去村的路上,他总要顺便去看看哪里的河道是不是被非法侵占了,哪里的垃圾点有没有占用道路了,这仿佛已经成为了这名老检察人的职业病。每次发现相关问题,孙立辉总是立即报告给院里,一方面维护了公共资源不受侵害,一方面为检察院的业务工作提供线索。不光如此,村里的百姓有法律方面的问题都来请教他,谁家有点家庭纠纷了也都愿意找他调解,孙立辉俨然已成为新邱村的"活法典"。
撰稿 邵新淇
在阜蒙县哈达户稍镇新邱村,有这样一个人,他是百姓口中脱贫致富的"老黄牛"、村民群众的"知心人",他就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法警、哈达户稍镇新邱村驻村第一书记--孙立辉。
2019年初,孙立辉挑起了派驻哈达户稍镇新邱村的重担,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带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。
拔穷根 授之以渔
刘某某是新邱村建档立卡户,2014年,他在打工挖沟时遭遇塌方,导致他双下肢被压骨折,自此丧失了劳动能力。多年的病痛也压垮了这个七尺男儿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,看着两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,整天趴在炕上唉声叹气也成为了他生活的常态。
物质的贫困来自精神的贫瘠,孙立辉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。
扶贫先扶志,为了让刘某某树立起生活的信心,孙立辉多次与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沟通,对刘某某伤情及家庭困难情况进行了认定,最终为其申请司法救助金5万元。
钱拿到了,孙立辉的闹心事又来了:刘某某整天趴在炕上,没有技术、没有生活动力,这钱早晚是要花完的。
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想法,孙立辉劝说刘某某将这笔钱拿去搞养殖,并主动帮助其联系镇畜牧助理提供技术指导,还利用闲暇时间帮助其搭羊舍、砌羊圈。
经过一年的努力,刘某某养的羊已达20多只,年收入2万多元,不但解决了其儿女上学和生活拮据的难题。更重要的是让刘某某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。
追穷因 权益保障
第一次走进贫困户刘某某家中,院子干净整洁,家中的陈设衣物被打理的井井有条,孙立辉不禁纳闷,这家也不像生活贫困的人家啊。
刘某某今年61岁,20年前在阜新市某建筑工地打工,并与在市供销联社工作的妻子相识并结婚,后因其妻子买断没了工作,家中还有两位老人无人奉养,于是夫妻俩返回新邱村,每天,妻子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、刘某某种地养家。但微薄的收入根本抵不住一家四口的开销。
一天,孙立辉在刘某某家走访时发现了一个问题,刘某某的妻子是城市户口,工作了20多年却没有退休金。
经过询问,刘某某的妻子表示不知道自己能否享受退休待遇。
于是孙立辉反复多次与市社保局联系,跑手续、递材料,忙乎了几个月,最终在2020年底,刘某某的妻子领到了她的第一笔2600元的退休金。
刘某某的妻子感激地说:"这退休金可是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啊"。
现如今,刘某某种地更有劲儿了,经济富足、妻子贤惠,孙立辉的努力不但保障了其妻作为一名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,更是帮助他家彻底打赢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!
治穷病 奉献爱心
夏天蚊虫满屋飞,冬天草屑满院飞是贫困户葛某家以前的常态。
2020年,孙立辉看到葛某家里破损的院墙污迹斑驳,院子里堆满了牛吃的草料,地上星星点点地拍着一坨坨的牛粪时,就下定决心,脱贫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。
孙立辉了解到,葛某的妻子几年前患上了癌症,为了给妻子看病,葛某花光了积蓄,但妻子却还是走了。葛某一个人上要奉养年迈的父亲,下要担负女儿上高中的学费,全家仅靠2头牛过日子。
但是一没技术二没资金的葛某可让孙立辉犯了难。因病致贫、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全占了。
怎么办?就一个字--帮!
一年多的时间,孙立辉为葛某送电视、送冰箱,为其女儿筹集上学的救助金,鼓励葛某女儿不能因为没钱就放弃学业。不但他个人去帮,他还积极联系镇里以及检察院党组,先后为其送去救助金5000多元。
孙立辉还与民政部门联系,为葛某申请低保,解决生活上的困难。为了让葛某家能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,孙立辉还帮忙葛某清扫院子、修缮房屋,彻底改变了他家的状况。
2020年7月,葛某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黑龙江一所知名大学,拿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,葛某激动的说:"感谢孙书记给了我全家希望,不为别的,就为了这些帮助我的人,为了我姑娘,我得好好过日子"!
一年多以来,从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到确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,从带领贫困户摘穷帽、拔穷根到联系为村里修路、改善村容村貌,孙立辉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村里的田间地头,也活跃在百姓心中。去年年底,孙立辉所包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,人均年收入均在7000元以上。村民们感慨地说:"检察院有个干实事的孙书记,自打他来了以后,村里大变样了"!
虽然身在扶贫岗位,但孙立辉依然心系检察事业,在每天去村的路上,他总要顺便去看看哪里的河道是不是被非法侵占了,哪里的垃圾点有没有占用道路了,这仿佛已经成为了这名老检察人的职业病。每次发现相关问题,孙立辉总是立即报告给院里,一方面维护了公共资源不受侵害,一方面为检察院的业务工作提供线索。不光如此,村里的百姓有法律方面的问题都来请教他,谁家有点家庭纠纷了也都愿意找他调解,孙立辉俨然已成为新邱村的"活法典"。
撰稿 邵新淇